作者:農民日報·中國農網記者 于險峰 張仁軍
寶相屯村位于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永樂街道南部,多年來主要以土地發包和光伏發電項目為主要收入渠道。但由于土地承包合同年限較長、光伏發電收入逐年下降、機動地較少等原因,寶相屯村集體經濟基礎相對薄弱、增收后勁不足。
為破解這一困局,2023年3月,寶相屯村黨支部提出多村聯動、整合資源,將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發展的思路,主動聯合地緣相近、村情相似的3個村成立產業聯合黨委,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。此舉打破了以往“就村抓村”的路徑依賴和區域限制,該項目依托寶相屯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,采用“黨支部+合作社+種植企業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由合作社與企業和農戶簽訂三方協議,為簽約農戶提供農作物代耕、代種、代防、代收服務,以專業服務推動特色產業連片發展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去年共服務農戶1600余戶,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30余萬元、村民增收20余萬元,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變為增收致富勝勢,實現了“黨委有作用、支部有能力、集體有收益、群眾有實惠”的共贏格局。
蘇家屯區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崔海燕介紹說,為深入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戰略,蘇家屯區圍繞全區東、中、西三大組團產業布局,打造“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百里長廊”,成立“五大產業基地”黨建聯盟,譜寫了以點帶面、以面帶全的鄉村振興新篇章。
蘇家屯區十里河街道楊城寨村第二網格黨群共富責任區農科技術員(左一)給種植戶講解草莓種植技術。
盤活村集體經濟,筑牢黨群共富基礎
蘇家屯區積極引導各村級黨組織立足自身實際確定發展模式,堅持挖潛增收,做強本村主導產業,不斷積蓄村集體經濟發展動能,讓產業發展更有勢頭,讓村干部干事創業更有勁頭。
白清姚千街道馬耳山村靠山吃山,以馬耳山為依托成立沈陽市馬耳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,開發馬耳山風景區,將景區收入納入村集體經濟,為村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添磚加瓦。
馬耳山村的專職經理人黃占仁給村里出了一個“金點子”——發展農產品采摘,啟發了村黨總支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。在黃占仁的指導下,村黨總支帶領村民不斷開發采摘新品種,并開辦民宿等吸引游客,讓村民致富的同時,村集體的年收入也增加了60余萬元。村民劉均璽家里原來有果園,但一到冬天他就閑著了。他告訴記者:“我新建了3個草莓棚,從冬天可以一直采摘到來年6月份。一個棚收入3萬元到5萬元,再加上原來的蘋果園,一年收入20多萬元?!?/p>
為持續推進鄉村振興,激發村屯發展活力,蘇家屯區著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聚焦鄉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,結合重點村屯發展需要,通過聘請村集體經濟專職經理人,讓村集體資產“活起來”。專職經理人充分盤活村集體資產資源,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,有效助推鄉村振興。
陳相街道英守村書記助理陳奕凝向記者介紹說,英守村深挖農村資源潛力,積極探索“經理人+農戶+基地”發展模式,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,結合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特點,因地制宜發展玉米種植,幫助村民增收,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,以特色產業帶動周邊農戶就近就業,全面促進黨群共富。
蘇家屯區通過盤活整合資源、謀劃產業支撐、多元聯動互通等方式,一體化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,不斷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。截至2023年底,全區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實現全覆蓋,其中50萬元以上的村11個,100萬元以上的村2個,收入總額較上年同比增長42.8%,達到2481.83萬元。村集體經濟的提質增效,為黨群共富打牢堅實基礎。
配強“一長四員”,帶領共富責任區跑出“加速度”
永樂街道互助村是當地有名的葡萄產區,但由于葡萄大棚種植年頭久了需要進行改造,2023年村里改造了66個舊棚?;ブ宓诰啪W格黨群共富責任區組長張振陽在改造過程中了解到,由于新改造的大棚不能種植葡萄等果樹品種,只能種植小白菜等葉菜,而許多農戶缺乏相應的種植經驗。
于是張振陽找到共富責任區的農科技術員趙延超,他倆主動詢問責任區內棚改農戶的種植情況,積極解決他們施肥、翻地、播種、覆膜、管理等各個環節遇到的困難,指導農戶種植茼蒿、水蘿卜等新品種。在張振陽和趙延超的指導下,有3戶農戶共6個新改造大棚順利種植了新品種,幫農戶增加收入10萬余元。
永樂街道黨工委為進一步推動黨群共同致富工作落地見效,精準布局組建了68個黨群共富責任區,探索建立“一長四員”組團幫帶機制。按照每個責任區有1名責任區組長、1名產業發展協理員、1名農科技術員、1名工作指導員、1名經營管理員的模式,解決了黨員致富能手工作力量不足、技能服務局限等問題。
責任區組長一般由黨員致富骨干擔任,帶動其他黨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,協調“四員”形成工作合力。產業發展協理員一般由產業帶頭人擔任,發揮傳幫帶作用,幫帶群眾發展產業、增加收入。農科技術員由農業技術人才擔任,負責農產品的品種優化和經營銷售。工作指導員由駐村第一書記擔任,發揮綜合協調作用,引領普通黨員承諾、踐諾和參加志愿服務。經營管理員一般由威望高、經驗豐富的老黨員擔任,負責做群眾工作,及時解決群眾訴求。
同時,永樂街道黨工委積極邀請農科院專家、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人員、電商能人等加入“一長四員”團隊,不斷建強“一長四員”智囊團。目前,共配置“一長四員”240人,與3000余戶農戶結成幫扶對子,累計協助農戶解決157個生產經營問題,幫助9個村實現集體收入翻倍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余元。
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的“主心骨”,實現黨群共富必須充分發揮黨員引領作用。目前,蘇家屯區共組建710個黨群共富責任區,配置“一長四員”1907人,同時還將27家涉農企業、64家共建單位納入共富責任區,助力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農民增收。
組建產業聯合黨委,打造“致富共同體”
沈南第一個黨支部是在蘇家屯區十里河街道楊城寨村成立的。利用這一獨特的紅色資源,楊城寨村“兩委”帶頭成立楊城寨文旅發展有限公司,整合村里的九龍山、闖字碑、青少年農業研學基地等旅游資源,打造集“紅色教育+登山健身+農產品采摘”于一體的紅色健康旅游新線路,平均每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,實現旅游年收入2000余萬元,直接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萬元。
不僅自己富,還要帶動弱村富。楊城寨村與發展落后村抱團,形成幫帶發展。通過強村帶弱村結對幫扶模式,帶動蔡家屯村、莽公屯村新建葡萄、草莓種植大棚10余個,并聯合蔡家屯村、莽公屯村成立村級聯合黨委,把黨員組織起來,把群眾動員起來,凝心聚力發展特色水果種植產業,闖出強村富民新路?!霸跅畛钦宓膸酉?,我們村現在發展了40多個草莓棚、80多個葡萄棚,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近3萬元?!辈碳彝痛妩h支部書記梁斌告訴記者。
與楊城寨村類似,八一紅菱街道的來勝堡村因為有多年的設施農業生產基礎,與鄰近的佟羅堡村、仁而堡村、八家子村等成立了八一紅菱街道產業聯合黨委,大力推廣青梗油菜高效種植技術,聯合共建種植基地,實現種子、農藥、化肥等農資集中采購,降低了生產成本,充分發揮設施農業產業的集聚效應。他們還統一使用“來勝”綠色食品商標和綠色食品認證,與沈陽盛發菜果批發市場等3家龍頭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,充分發揮品牌效應,提高經濟效益。在產業聯合黨委的推動下,已經形成了集生產、包裝、銷售于一體的大棚蔬菜產業鏈,村集體可增收50余萬元,設施農業年產值超過4500萬元,村民收入普遍提升。
一個村的資源終究有限,蘇家屯區農業產業“規模小、分布散、實力弱”的問題,尚未得到有效解決,發展不成規模就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經濟增長。為此,蘇家屯區成立產業集群,組建產業聯合黨委,形成抱團化、連片式的發展模式,成為蘇家屯區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、實現強村富民的有效途徑。蘇家屯區深入學習浙江“千萬工程”經驗,以街道黨工委為主體,以10個產業重點村為龍頭,創建了13個產業聯合黨委打造“致富共同體”,實現村集體收入增加240萬元,農民增收2000余萬元。
服務郵箱:agricn@126.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395205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06045 京ICP證05068373號
農民日報社主辦,中國農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禁止使用
Copyright?2019-2022 by farmer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